8月13日,恰逢廣聯達成立27周年,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裁袁正剛接受新華網專訪,暢談其關于AI、關于行業轉型的諸多觀點。他表示,廣聯達將以“產業AI”為核心驅動力,打造支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、各項業務的應用軟件體系,賦能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,實現高質量發展。 一、建筑企業需借助產業AI,打造精細化管理能力 “當前,傳統建筑業發展面臨施工面積持續下降、產值利潤率持續下降、住宅用戶滿意度低‘三重困境’。”袁正剛分析,行業給出了“好房子”+“好科技”的“最優解”:驅動建筑業轉變發展模式,打造“安全、舒適、綠色、智慧”的“好房子”,滿足美好生活需要;以“好科技”推動建筑企業轉型升級、降本增效,賦能“好房子”建設,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。 袁正剛認為,產業AI是賦能“好房子”建設的“好科技”。產業AI重構工程建設價值鏈,對于建筑業實現更高水平的安全性、可持續性和盈利能力至關重要。
廣聯達董事長袁正剛向行業人士闡述“產業AI”理念
據介紹,作為國內知名的數字建筑平臺服務商,廣聯達早在2015年就設立AI研發團隊,并在2023年啟動All in AI戰略,發布建筑行業AI大模型AecGPT和行業AI平臺,實現AI賦能建筑行業數字化發展新突破。
“今年,廣聯達對產業AI進行了全方位思考。”袁正剛表示,產業AI不是通用AI的簡單移植,而是通用能力、行業知識和專業軟件的深度融合,核心價值是激活、放大企業能力。建筑企業尤其是民營建筑企業從傳統建造向現代智造跨越,亟需借助產業AI,打造更高品質的建筑產品,從粗放型發展模式邁向精細化發展模式。
二、推動產業AI應用場景落地,重塑工程建設價值鏈
“‘好科技’不是‘炫技’,也不是時興一時的‘熱點’,而是能為企業省錢、省心、省力的務實技術。”在袁正剛看來,產業AI“好科技”落地,需要產業引領者堅定發展方向,解決可解釋性、專業性、實時性與穩定性問題,打造可落地、好應用的產品。
廣聯達聚焦工程建設核心場景,將“AI+精細化管理”理念貫穿建筑生命周期,打造“設計一體化、成本精細化、施工精細化”高價值場景。
設計一體化方面,方案設計AI產品CONCETTO可基于大數據能力,快速生成多套規劃方案,同步實現秒級成本構成測算。同時,可通過數維協同平臺的“云+端”數據級協同模式,確保多專業數據的準確性與一致性。數維設計產品直接從BIM模型中提取核心限額指標,確保項目成本全程可控;設計成果基于標準數據格式,高效向成本、造價、施工階段延伸,實現數據資產沉淀與流轉。
成本精細化方面,通過AI+數據驅動項目成本精細管理,提供成本測算核算一體化方案,幫助企業建立成本標準體系、數字化作業體系、人才能力體系,賦能于“合理中標”“定準目標”“管好過程”三大場景,實現每一個項目算盈。
施工精細化方面,廣聯達聚焦“人材機”等生產要素的精細化管理,數字化物料管理系統,助力項目物資管理低門檻,高成效,幫助項目材料止損1個點;數字勞務管理系統,助力企業實現監管無憂、風險可控、費用節流、工效提升;群塔調度“無人化”解決方案實現吊鉤可視化、塔司身份識別、塔吊防碰撞、遠程自動駕駛等,實現塔吊安全、高效率作業;項目數據決策系統(PMsmart)讓項目經理決策煩惱少一點、項目利潤多一點(1%);企業綜合項目管理(PMLead)打造數字企業,實現預警響應率100%、業務數據線上歸檔率提升20%、整體重大節點達標率提升10%。
三、堅持創新引領,發布AI+公路量控解決方案
廣聯達在產業AI領域打造的創新性、引領性精細化管理落地方案,為建筑業從傳統建造向現代智造跨越注入了強大動力,體現出其在數字建筑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和實力。
在日前舉辦的2025年公路建設科技創新交流大會上,袁正剛針對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的“前期算不清、過程管不住”問題,帶來了“AI+公路量控解決方案”。方案基于精準的動態工程量,以量控為抓手、AI+BIM數字化技術為手段,抓源頭,高效精準算量,兩周核算完十億級項目工程量;控過程,部位級量控,助力降低2%~4%混凝土損耗率,降低1%~2%鋼筋損失,降低勞務超結率;促改進,每周部位成本核算,讓核算與現場零偏差。真正實現工程量貫通、兩量部位量控、成本核算溯源,讓項目成本管控更簡單、更高效,實現項目利潤提升1%。

廣聯達“AI+公路量控解決方案”核心價值展示
追風趕月莫停留,平蕪盡處是春山。在產業AI推動下,“好科技”賦能“好房子”建設、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圖景逐漸清晰。正如袁正剛所言:“建筑業正迎來全面數字化轉型的最佳時期。我們不僅要做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,更要成為新質生產力的生態構建者。”